李敖(1935年4月25日-2018年3月18日),筆名敖之,出生于黑龍江哈爾濱,畢業于中國臺灣大學,中國臺灣作家、歷史學家、評論家。
1935年,李敖在哈爾濱市出生,1937年隨父母遷往北京,李敖的少年時代是在北京度過的。初中曾就讀于北京四中和上海緝規中學。李敖學習刻苦,成績優秀,12歲就開始發表作品,有神童之稱。1949年,李敖隨父到臺灣,在臺中一中讀到高三,就學期間還與胡適進行過書信交流。高三時,他因與老師嚴僑的來往而被判緩刑,休學一年后考入臺灣大學法學院,后來改讀歷史系。在此期間,李敖認識了歷史學家姚從吾。此外,1957年他因在殷海光主筆的《自由中國》發表文章,結識了殷海光。離開大學后,李敖以賣文為生,后來得到胡適的資助。因為《播種者胡適》一文,李敖引起了一番爭論。李敖26歲時進入《文星》,與蕭孟能、朱婉堅等人形成文星筆陣,發表《老年人和棒子》《傳統下的獨白》等文章,對青年產生很大思想沖擊。他的《給談中西文化的人看看病》等一系列文章和思想在島內引起了一場規模很大的文化論戰,史稱“中西文化論戰”。1963年,李敖接掌《文星》總編輯。
1965年《文星》被查封,此后李敖寫了多部著作均被臺灣當局查禁。1967年,李敖以“妨害公務”被提起公訴,他因此封筆三年。1971年,因被誣“叛亂”,李敖入獄6年。到1979年,他復出文壇,陸續出版了《獨白下的傳統》《李敖文序》及《李敖全集》前六冊。1981年,李敖再次被捕入獄,次年出獄后又相繼出版《李敖的情詩》《李敖的情話》。1983年,李敖出版了《李敖全集》第七、八冊之后開始從商。他主編的《千秋評論》出版了千秋評論叢書,在臺灣文化界有較大的影響。1986年,李敖被臺灣《讀書人》雜志評為臺灣十大作家之冠。1989年,臺灣多家出版社聯合出版了“李敖40周年紀念演講會”。
1990年,李敖完成了長篇小說《北京法源寺》。第二年,李敖又創辦了《求是報》,同年又創辦了《李敖求評論》。到1995年,李敖開始主持電視節目,之后陸續參加臺灣、大陸的電視節目。2000年,李敖開始參加臺灣省選舉,不過多次失敗。21世紀初,李敖借著與鳳凰衛視合作的《李敖有話說》節目,訪問大陸,展開“神州文化之旅”,在大陸開講座,辦演講,他的影響不斷擴大。2011年,李敖參加最后一次選舉失敗之后不再涉足政壇。2017年,李敖被確診罹患腦腫瘤,借著生命垂危之際,李敖邀請上百位“家人、友人、仇人”參加電視節目《再見李敖》為生命迎來最后的謝幕,雖然行動最后失敗了,但是引發了一個公共話題。2018年3月18日,李敖在臺北榮民總醫院逝世,享年83歲。
李敖一生筆耕不輟,著書百余部,但是有96部都被臺灣當局列為禁書。李敖是一位有爭議的作家,他下筆千言,個性狂傲,快意恩仇,富有正義感又桀驁不馴、恣肆怒罵。李敖有濃厚的自由主義、中華民族主義思想,李敖反對蔣家及國民黨在臺灣的獨裁統治并成為臺灣黨外運動的主要人物,積極推動了臺灣的言論自由和政治民主化。1990年代臺灣實現民主化后,他也反對民進黨,反美以及反日。他支持“一國兩制”,支持臺海兩岸統一。他的雜文表現出鮮明的藝術特色,直筆直書,針砭時弊,而且每每表現為寓莊于諧,化俗為雅。他曾自述自己為“中國白話文第一人”,曾獲全美華人協會杰出華人成就獎。有著名作品《北京法源寺》《李敖有話說》《李敖回憶錄》等。
已獲成就
2024年:
正在參與的榜單
已結束的榜單
明星最新動態